它不再是汽车厂常见的装配线。在成堆的灰、黑、蓝装备中,不少橙色“机器人”颇为抢眼,颇有变形金刚“大黄蜂”的魅力。一条焊接生产线上,10多台橙色机器人正在工作。它们看起来很笨重,可以将手臂伸入人们难以触及的汽车内部。他们的手臂上下飞舞,焊接,打点和切割。偶尔会看到一个穿着工作服的人在附近“巡逻”。
机器人“入侵”
机器人入侵越来越多。在近几年新建的主机厂中,自动化体现在从冲压生产、机器人车身焊接、机器人喷涂到总装检测的方方面面。2012年,一汽-大众佛山工厂使用机器人800余台,自动化率达70%。现在,机器人已经在核心生产线上占据了主导地位,工人只是配角。铁西工厂位于辽宁省沉阳市铁西区。这是宝马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,也是全球第25家工厂。它生产BMW X1和BMW 3系。
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奥拉夫·卡斯特纳(Olaf Kastner)非常自豪地表示,铁西工厂的技术水平与欧洲工厂相当,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欧洲工厂。“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宝马工厂。” 魏说:“铁西工厂应用的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技术,代表了汽车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” “方向”指的是工厂自动化。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。汽车企业利用机器人、仪器仪表和自动化设备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加工的生产过程。以车身车间为例,“华晨宝马自动化率” 中国第一家工厂沉阳大东工厂完成了75%,而铁西工厂96%的工作由520台机器人完成。一切都已自动化。
能力强的小机器人
目前,宝马铁西工厂车身车间的生产能力是平均两分钟完成一辆汽车。宝马全新3系长轴距版车身焊点多达5772个。“这里的机器人操作精确,可以刺绣、翻书和打开饮料瓶,”一名车身修理厂员工说。
在铁西厂的总装车间,最大的亮点就是动力总成与车身的一体化工位,被称为“婚礼工位”,基本可以做到100%自动化,小到每个螺丝的拧紧程度。电脑录入系统。铁西厂总装车间负责人孙振中表示,目前该流水线产能为15台/小时,今年年底将达到60台/小时。效率和产品质量,确保产品的一致性。”
在独立汽车分析师何秋辉看来,铁西工厂实现如此高自动化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宝马销量的支持。“没有好的销售,也不需要自动化。” 近10年来,华晨宝马汽车年销量从合资初期的8000多辆增长到2012年的近15万辆。国内产能,以降低成本,获得竞争力。” 未来10年,康思源认为,中国有3亿左右的中产阶级,豪车市场潜力巨大。宝马将继续扩大产能。目前,大东工厂年生产能力100台,000 辆。到年底,铁西工厂将实现年产20万辆。华晨宝马总产能将超过30万辆。
我抢的不止“铁”饭碗
私家车企业也受益于生产自动化。比亚迪2011年推出机器人,新开发的车型在喷漆、喷漆、焊接、冲压等环节均由机器人操作。比亚迪质量部总经理赵建平表示:“虽然我们的自动化水平不如一些合资品牌,但比亚迪正在从过去单纯的人群策略走向工业自动化。” 在比亚迪西安工厂的生产线上,ABB的自动喷涂和焊接机器人已被引入遥控车苏锐自动喷涂生产线,自动化程度达到70%以上。
2012年,长城汽车以62.5万辆的总销量成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。魏建军董事长表示,其飞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。目前,长城汽车已引进近千台机器人,应用于冲压车间、焊接车间、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。自2003年推出机器人以来,近十年长城汽车已投入近7亿元采购机器人。
铁西工厂的主力机器人也是ABB。ABB机器人还应用于奥迪、上海通用、广州本田等生产线。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商的产品应用于一汽、上汽等。为了抢占这个市场,中国建立了3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。
机器人≠工人
机器人来抢工作,工人不就得下岗了吗?自动化生产减少了对手工劳动的依赖。车身车间每班只需要 310 名工人。如果没有这些机器人,每个班次至少需要 1,000 名工人。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、最低工资的上涨和劳动力短缺自动喷涂生产线,机器人在替代工人方面确实具有优势。“但汽车制造仍然需要工人,所有这些自动化都需要有人来维护、设置程序并告诉他们如何运行。” 孙振中表示,短时间内,机器人无法完全替代所有人工操作。
尽管工厂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,但传统的生产方式仍将长期存在。“会有一些超高科技的工厂。” 何秋辉表示,自动化是一种趋势,但自动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同时必须提高管理水平,“科学的管理方法比自动化更重要,虽然丰田的自动化程度不是最高的,但它的效率、产品质量和成本不比别人差,这就是管理的力量。”
概括:
文中提到,自动化是一种趋势,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人力也无法替代。机器人虽好,但只能执行既定程序,只适合流水线作业。对于产品定制、零件维修等特殊操作,如果还用机器人操作,只会先车后车,后车后车。工人不必担心被机器人取代,反而会因为机器人的存在而让他们的工作更轻松、更有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