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美?
吸引力可能就是答案!比如,一束刺破黑夜的光,一朵奇香的花,或者一句直击心灵的诗句。
9月20日,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。与往年相比,本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呈现“多个第一”——首次在开幕式上设置大会发布活动、首次举办大型制造业展、首次在制造业强省建设发展成果。
这一次,全球制造业不仅要发现美,更要创造美。
智能制造,舞动造型之美
如果亨利·福特穿越到现代,最让他自豪的可能不是福特汽车,而是汽车生产线。
在他建造的第一条汽车装配线上,神奇的节奏节拍创造了远超任何人力和畜力的工作效率。为此,比以往多倍的汽车不断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寻常百姓家。
此后的每一次工业革命,能源供给的变化只是披了一层“外衣”,真正改变的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。为此,新技术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不断渗透到制造业中。以亨利·福特倾其一生的“汽车”为例。从最初的纯手工组装,到人机共存,现在正在进入机器主导的生产制造新时代。
“制造机器的机器比机器本身更复杂。”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。
在他看来,比起一个接一个未成型的车架,被机械臂和各种机器包裹的流水线更加震撼。
不相信?快来蔚来合肥工厂看看吧。
这家工厂从2016年打下第一根桩用时不到14个月,到2017年12月生产线建成,同行业做到这一点至少需要两年时间。仅就功能分类而言,除了全铝车身生产线外,工厂还设立了四个传统工艺车间。
机器人,车间的主要生产力。
焊接车间是蔚来工厂的“特色工段”,拥有300多台机器人,实现了车身主要连接件的100%自动化。数据显示,车间整体自动化率为97.5%,其余由工程师和焊接机器人协同完成。工程师负责调节程序,机器人负责焊接任务。
此外自动喷涂生产线,还有一个油漆车间。这里的莫兰迪配色与传统生产线的噪音无关。作业空间面积20724平方米,配备全自动机器人43台、自动喷涂机器人35台、涂胶机器人8台。
如果说机器人解决了“身体”,那么数字化就完成了“思想”。
在总装车间,所有电动工具都配备了传感器,每次启动都可以根据程序设计进行智能引导和防错。如有异常,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联动生产线自动停线,确保整车质量无问题。
是的,这就是制造业的“风景”。
而这样的“风景”在合肥不止一处。比如敢于向全世界直播核心产区运行情况的洽洽,依靠自身灵活性在暗中全力发力的联合利华,以及以高性价比打造全球最大PC生产基地的联宝。速度自动化设备;一分钟内数千台电脑离线。疫苗筑起免疫屏障 智飞龙科马……
这一刻,制造之美,源于它诞生的地方。
上链运动,水果之美
如果说汉字圈也是一流的,那么今年最火的字就是“连环”字。
丝绸之路,可追溯供应链的雏形。汉朝时期,西域商人从中国购买丝绸和瓷器,然后用一年半的时间穿越欧亚大陆的山河到达罗马。
丝绸和瓷器这些富裕家庭的享受,在罗马贵族圈子里成了稀罕物。社会地位变化的背后,是西域商人穿越大漠、攀雪山避寇、吃喝拉撒的“供应链成本”。
当然,今天的供应链不再那么简单。
原材料变成了零部件。虽然它们在地理上是分开的,但经过整合后最终被输送到同一条传送带流水线上。在整个过程中,扮演核心角色的角色被称为“链主”。
在合肥,这样的连锁店主有很多,比如联宝。
可以从膝上型计算机上移除 1,600 多个组件。除了主板硬盘、CPU等主要部件外,还有大量的电线、螺丝和各种芯片模块。如果在地图上定位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厂家,不难发现它们来自全球100多家工厂。
这个网非常复杂,有很多线,所以非常脆弱。因为,即使缺少一个螺丝、一个纸箱或配套的手册,计算机也无法开箱即用。
如何降低风险,增加“抵抗力”?连街边卖煎饼果子的阿姨都知道这个问题: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,尽量选择当地的供应商。联宝落户合肥后,短短几年时间,围绕这个基地涌现了70余家上下游合作伙伴。同时,围绕城市形成了以小时为单位的产业圈——圈内大部分电脑配件的送达时间都在4小时以内。
70余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加上联宝成为了另一条链条:产业链。今天,每 0.5 秒从生产线上掉下来的笔记本电脑就是链条运动的结果。
对于这个结果,还有一个小插曲:今年年初,深圳发生疫情,当地工厂面临停工风险。24小时内,企业供应链团队完成物料清单、海关编码、合同、调拨单、报价单。三天之内自动喷涂生产线,75000台笔记本订单被转移到合肥工厂,一周之内,615种材料和420万个零部件的调配工作迅速完成。
小到坚果、衣服、电脑,大到家电、汽车,都是链上协作的结果。
16条产业链是全市集聚发展的成果——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,形成产业闭环高速发展;从全市产业链发展总体规划出发,围绕重点产业,围绕产业链“延伸链、补链、强链”。
城市如此,国家亦如此。
依托弹性的供应链网络和紧绷的产业链,中国制造正在摆脱低质低价的形象,大放异彩,最终凝结成经济的基石。
这一刻,制造之美在于创造奇迹的链条。
品牌,闪耀之美
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的距离是:品牌。
德国的工业之所以领先于世界,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拥有一批强大的工业品牌。这些工业品牌在各个领域都有积累,掌握着难以超越的核心技术——例如全球电气电子工程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领导者西门子、汽车巨头大众宝马、光学产品制造商卡尔蔡司等.
没有品牌,就没有出路。今年,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《关于推进新时代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35年,形成一批质量过硬、优势明显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。将形成。、产业品牌、区域品牌,中国品牌综合实力已进入品牌力前列。
如今,品牌已成为衡量经济竞争力的标尺之一。
京东方、科大讯飞、蔚来、智飞龙科马、洽洽……在合肥的城市发展史上,城市与品牌并存、繁荣、相得益彰;随着城市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,企业品牌在获得溢价增值的同时,也为合肥品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。
同时,通过16条产业链形成的城市产业版图,合肥也重新定义了自己专属的“产业品牌”。
十年来,合肥始终注重“产业品牌”的塑造和建设,通过“龙头企业-重大项目-产业链-产业集群”的发展思路,打造新的产业集群。
新显示产业在京东方、维信诺的带动下,先后建成京东方6代、8.5代、10.5代线,并加快建设维信诺柔性显示6代线等一批百亿级项目,与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。实现了“从制砂到整机”的全链条布局。
集成电路产业以长鑫存储器和晶圆为龙头。引进并集聚了联发科、通富微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,构建了从材料、设计、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。
人工智能产业以科大讯飞和华米科技为龙头,智能语音和可穿戴智能终端已形成国际领先优势。国家级产业基地“中国音谷”入驻企业1000多家,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。
其中,既有制造业的梯队布局,也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能级跃升,最终实现培育一批稳定的供应链、完整的要素链、活跃的创新链、“根性”和竞争力。强大的现代产业集群,塑造“合肥制造”新优势。
制造的关键不在“造”,而在“造”。“中国工业设计之父”刘贯中的一句话也回答了品牌建设的关键点: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。
十年来,科力科奇合肥持续聚焦关键核心技术,32个协同创新平台聚焦创新,推动科技成果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应用领域”。重大创新不断涌现:19nm DRAM存储芯片量产填补国内空白;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“墨子号”和首颗76光子量子计算原型机“九丈”成功发射;全球首个新型冠状病毒重组亚基蛋白疫苗,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;戒指等产品居世界前列。
这一刻,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城市。
同时,我们也从这座城市制造业的征程中,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未来。
全媒体记者 叶琳琳
乐天银子/文高勇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