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本报记者张蓓、杨国生
本报记者庄健
在传统制造业中,员工的规模标志着企业的实力;然而,在过去,并没有出现人潮涌动、火花四溅的劳动场景。机械臂安装轮胎、智能涂胶机器人、汽车自动运输。发动机、电磁驱动的轨道物流等机器自动运行,产品有序进入各个工序。数量有限的工人是技术人员,静静地监控着各种数据。
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和时有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,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以机器人替代人类发展迫在眉睫。近年来,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“机械化替代、机器人作业、自动化减工”试点要求,潍坊高新区安全监管部门积极开展强化科技安全,建设一流本质安全企业,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。有益的“双丰收”。
据厂长陶中华介绍,科技强安全,既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,又保障了工人的身体健康,对提高效率也大有裨益。的企业。为保障喷涂工人身体健康,投资5500万元,配备28台喷涂机器人。配备机器人后,喷涂岗位的工人将减少200人,工人不再直接接触化学品,大大降低了职业病的发生率。不仅如此,喷涂车间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率达到95%,涂料利用率从40%提高到55%,人均利润提高10%,既保证了工人的身体健康,又提高了效率,对企业来说是双赢的。选择。
在全自动工厂中,不仅仅是单一的喷涂、涂胶,包括安装、组装、物流等,在建设之初,是以建设“智慧工厂”为基础,定位于智能化、数字化、高端。机器人已经应用到方方面面,焊接、喷涂等关键工序全部由机器人操作,确保产品质量。
“智能制造应该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和主攻方向,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之一,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国家对此非常重视。” 机械科学总院副院长单忠德表示,在刚刚完成的60万台缸盖生产项目中,研发了机器人在铸件清理中替代人工打磨,将粉尘密封在设备内,噪音小。减少。整个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。
这只是潍坊高新区安全生产“机械化替代、机器人作业、自动化减工”和“科技提升安全”的一个缩影。
过去,工人干轧钢材时自动喷涂生产线,由于都是手工操作,容易发生烫伤事故。近年来,潍坊特钢集团实施“机械化换工、自动化减工”机械化生产,对设备进行改造更换,大大减少了员工人数。劳动强度降低了,安全事故减少了,大家的工作更加积极了。
潍坊特钢集团投资5600万元,对炼铁、炼钢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改造升级。高炉装料、烧结等重要部位自动化率达到100%。所有高风险过程均配备自动控制和紧急联锁装置。提高17%,降低人工消耗11%,吨钢成本降低5%以上,物体撞击、高温烧伤等事故减少65%,效率提高15%以上。
不久前,高新区的另外两家企业也尝到了“科技强安”的甜头。改进了铸造用球化剂,提高了铸件质量;建设了缓冷坑,提高了冷却速度,提高了产品的收率。技术的提升大大提高了两家公司的效率和质量。谈到这件事,两家公司的负责人都对同一个人赞不绝口。正是在他的帮助下,这些公司改进了技术并增加了利润。. 他们口中的关键人物,是高新区安监局刚招入的医生左启伟。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。对金属冶炼操作、生产、检测设备的使用有较深的理论基础。和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为让“科技强安全”的道路更加稳固、走得更远自动喷涂生产线,高新区安监局充分发挥冶金医师专业优势,联合企业攻关技术难题,受益高新区机械制造、铸造企业14家。同时,高新区安监局还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第三方中介机构,聘请专家、高级工程师62人,针对不同企业的症结,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造措施。
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也是推动安全生产的强大动力。科技能促进安全,科技能强化安全。” 高新区安监局局长姚克增表示,安全生产要敲响警钟。新形势下,企业必须脚踏实地。从新起点出发,走“科技强安”之路,在关键岗位、关键环节建设本质安全,构建安全生产防护网,实现安全发展。